羊肚菌生物学及栽培技术(羊肚菌母种生物学分离法)
羊肚菌生物学及栽培技术,是指根据特定的外界条件和条件将羊肚菌的孢子进行培养、成熟、结实,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获得。主要是指采用与子囊果形相同的接种方式进行。进行接种时接种穴应在菌棒中间,并且要摆上1~2层,周围撒2~3cm的粪,以促进菌丝的生长。
栽培技术有下列3种:
1.在子囊果上的接种
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的子实体,将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55°C,4~5小时后即可出菌;使用的菇棚、培养室和接种场所的相对温度要保持一致,接种时间保持在7~15天。
2.在母种箱中的接种
在母种箱中,将菌种箱移到母种箱,并且要求与箱底相平,不留缝隙。出菇时,不要让其上架,以免过于拥挤。但是,由于气温高,菌种箱不能完全密闭。要打开箱盖,并且每天打开一次箱盖,将门窗打开。
3.接种时间
一般情况下,菌丝的分化情况,在11月份到翌年3月之间,春季在1月到3月份,秋季在9月到10月之间。此外,按照菌种箱的菌丝量,接种时间也很重要。要严格把握接种时间,不要在有风的天气进行接种,避免菌种萎焉死亡。接种量最好控制在100g/100袋左右,接种后注意通风降温,而且要防止阳光直射,空气湿度保持在60%左右。
4.发菌管理
菌种长成菌丝后,首先要将其放在通风良好、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,而且要定期向菌袋上喷洒水雾,提高湿度,保证菌丝的生长。当菌丝达到预估的重量时,要及时出袋,以免菌种不出菇。菌丝体的颜色逐渐变深,散发出棉絮状的白色孢子时,表明菌丝已经达到生理成熟,可采其蕾面。
5.出菇管理
当菌丝的表面出现细密的白色孢子时,这时要及时喷水,保证出菇顺利进行。当菌丝成熟时,要停止喷水,并且调控温度在20度左右,等到有子实体出现时再将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,空气湿度保持在80%左右,但是要防止湿度过高。